澎湖縣
因綠蠵龜而名噪一時的望安,是澎湖的第四大島,也是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,島上地形起伏,四周草原遼闊,牛群優遊其間。
台東縣
蘭嶼長年受風化與海水侵蝕,形成許多造型奇特的奇岩景觀。島上獨特的自然生態和原住民人文社會,是蘭嶼小島的迷人所在。當地人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生活方式等,使整個蘭嶼充滿了海洋民族的原始魅力。
連江縣
馬祖的香醇美酒遠近馳名,尤以大麴酒、高粱酒及陳年老酒最受青睞。馬祖酒廠成立於1956年,各種名酒皆引山坡附近之天然甘泉釀酒。井泉水質甘美,品質精純,所釀醇酒芬香馥烈,屬特級上品,而陳年老酒必須存放至陰冷的山洞坑道中二年以上才能銷售,是福州風味十足的酒種。酒廠的入口處設有仿中國宮殿建築的酒展示廳,除展示酒廠生產的各式酒類和昔日製酒的器具,也建立多媒體簡報以供遊客觀賞。
澎湖縣
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,清初稱為「南嶼」或「大嶼」,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,於是改名為「七美鄉」作為永久誌念。在七美嶼西南方三十浬處是聞名全台的「南淺漁場」,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漁場。七美的海產資源豐富,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為主,農業為副。據考古發現在南港、東湖等地,發現有距今約四千年左右之石器工場遺留,可見本島嶼開發極早,為重要文化遺址。
金門縣
在海印寺的斜前方有一座拱形石門,係以花崗石為建材,稱為「石門關」,石門上方橫額題鐫刻「海山第一」四字,左下方遺有「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」(1661年)字樣,但不知何人所題。石門關為海印寺的山門,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。石門關上端四個翼角翅起飛揚,具有鞏固厚重的外觀之外,亦有輕盈曼妙的巧意,賦具藝術之美,實為名山古剎與石門相得益彰之趣旨。目前海印寺、石門關及醮月池等範圍,已列入台閩地區三級古蹟予以保護。
台東縣
綠島是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島嶼,因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,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。巍峨奇岩巨石、陡峭台地海岸、潔淨的白色沙灘、翠綠草原、獨特的海底溫泉、嶙峋珊瑚礁裙、綺麗海底世界、以及豐盛的植物等優渥的條件,使得綠島這個遺世獨立的小島,搖身一變成東部的海上樂園。
連江縣
馬祖被喻為「閩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」,共計有36個大小島嶼,位於台灣海峽西北方、福建省閩江口外東海上,與大陸僅一水之隔,其中又以高登島距離最近,與福建的北茭半島僅隔9,500m。馬祖風景區以花崗地形為主,地形景觀特殊,有海蝕地形、天然沙礫灘、沙丘、島礁、及懸崖峭壁景觀等。北竿的地勢可說地無三里平,但卻是馬祖列島中沙灘最多的島嶼。擁有戰地風光、閩東建築,風景可以媲美希臘小島的馬祖,舉目所見都是真實的戰地景致,如碉堡、營區、古砲、坑道等。人文資源還包括閩東的生活、習俗及宗教,建築物、聚落型式、廟宇宗祠、燈塔等,觀光魅力獨具。
台東縣
朝日溫泉位於綠島東南的帆船鼻一帶,是台灣少見的海水溫泉,東管處在此地砌有三個露天溫泉池與觀景步道。 溫泉面積有3到4坪,水深約一公尺,以前叫做「旭溫泉」,又稱海底溫泉,屬於硫磺泉,為海水滲入岩層之中,經地熱加溫後,受高壓湧出,為罕見之鹹水溫泉,此泉可浴而不可飲,帶有海水的鹹味,頗為獨特,據說世界僅發現三處,是世界級的稀有海水溫泉,享受泡湯之餘,尚可觀星、聽濤、看日出,能十分愜意地享受另類的溫泉之旅。溫泉附近海邊石隙中,生長有珍奇的海芙蓉。
連江縣
馬祖被喻為「閩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」。馬祖人口中的本島,指的就是南竿,南竿地形狀似一頭犀牛,頭在東邊的牛角村(即復興村),尾在西邊的西尾村(即四維村),以雲台山為主脈,牛角嶺、牛背嶺等群嶺呈輻射狀深入海中,區隔出無數個三面環山、一面臨海的箕袋型澳口聚落,也是馬祖政經與文化中心,如連江縣政府、縣議會、馬祖日報、馬祖酒廠、歷史文物館以及馬祖唯一的高中「馬祖高中」都在此地。
澎湖縣
澎湖位於台灣與大陸之間,開發較台灣早約四百年,擁有歷史悠久的人文古蹟,得天獨厚之自然景觀、潔淨的沙灘、清澈的海水。澎湖各島嶼地形相似,地勢平坦,最高處「貓嶼」僅達海拔79公尺,平均高度十餘公尺,地質景觀以玄武岩岩漿冷凝收縮破裂產生之柱狀節理,經受海蝕與風化作用形成千變萬化的岩石景觀最具特色,代表性景點有桶盤嶼、虎井嶼、錠鉤嶼等地。
連江縣
擁有迷彩外型的鐵堡,是早期遺留下來的重要軍事基地,這裡原是一座突出海上的獨立岩礁,國軍在此設立據點,馬祖當年唯一有軍階的一隻狼犬,就駐防於此。
澎湖縣
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,建於1604年,是歷史悠久的媽祖廟,列名國定古蹟。廟體建築出自唐山名匠之手,有深具藝術造詣的各類建築構建與裝飾。
金門縣
位於八二三戰史館附近的鴻美,以料好味美知名,最符合阿兵哥的胃口,作法是先將兩包泡麵以熱水沖泡後瀝乾,接著與爆香的辣椒、蔥蒜拌炒,最後加入肉絲、高麗菜、紅蘿蔔、蛋花等下鍋快炒完成,這戰地美味一定要嚐。
金門縣
除了好吃的蚵嗲,這裡也賣芝麻球、炸春捲等等,種類不多,價格卻很合理,老闆巧妙的運用大湯匙跟鐵棒將蚵仔、高麗菜內餡,以及麵糊組成微微凸起的蚵嗲外型,對於重口味的人來說,沾醬是必備的,裡頭的蒜蓉辣醬,有明顯的蒜味跟辣味,好吃。
澎湖縣
澎湖最有名的名產之一就是仙人掌冰,仙人掌冰放在甜筒上,像是古早味綿綿軟軟的冰淇淋,但其實是像冰沙的口感,味道上有點酸酸帶甜,不會甜到讓人膩,是很特別的味道。
澎湖縣
0六八小吃部最有名的是鮮魚料理,這裡可以吃到滿滿一桌不同種類的魚,都是挑選大小適中、口感最好的鮮魚,這裡的三乾米粉也很受澎湖人推薦,是必點的主菜,用的是蝦、魚、小管等三乾,炒出在地人記憶中的好味道。
澎湖縣
澎湖野生仙人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多種人體所需之胺基酸,因為果實呈紅色,固有「澎湖紅蘋果」的別稱,在品嚐仙人掌冰的時候,可以吃到仙人掌果的原汁原味,冰涼中的酸甜滋味,是最好的夏日消暑聖品。
澎湖縣
店內許多魚貨都是老板自己出海釣魚來的,所以總是有許多獨門招牌料理例如滷九層、汪米魚(有釣到才有),另外本地招牌的圈養海驪魚,非常物超所值,做成的各式海驪魚料理美味又可口。
連江縣
魚麵是馬祖傳統的年節佳餚,以往家家戶戶都會以新鮮的鮸魚、鰻魚等魚漿混合太白粉製成口味獨特的魚麵,曬乾後保存,自用、送禮兩相宜,目前馬祖地區僅北竿有專業的魚麵店,吃起來香Q有勁,且有著魚肉鮮美滋味的馬祖魚麵,已經成為觀光客來馬祖必買的特產。
澎湖縣
於馬公市菊島之星的「角昂文石店」,老闆為澎湖知名雕刻家,從人像到動物雕刻,刀法自創,作品栩栩如生廣受好評,深獲各界喜愛及收藏,其中「太極系列」石雕,陳設於澎湖縣消防局大樓前及屏東縣消防局廣場,為近期之代表作品。
澎湖縣
郭記澎湖名產專售澎湖特產小卷片,好吃的海鮮XO醬,最新的花枝蝦餅系列產品,以及各式澎湖特產。
澎湖縣
由傳統糕點演變成的黑糖糕,香純綿密的口感讓遊客回味不已,享受溫馨可口的鄉土風味,無論是送禮或自用皆可。
澎湖縣
澎湖黑糖糕最原始的名稱就是發糕,是澎湖人用來祭祀神明的供品,現已成為澎湖最有名的糕點,春仁黑糖糕以紮實的口感得名。
金門縣
兩支白金龍大酒瓶地標,曲水流觴、寶月新泉等景點,讓廠區成為一座「花園酒廠」,也為民眾提供另一個休閒、旅遊的新景點,設計極富有文人雅士氣息,提倡精緻的品酒文化,期望讓外來觀光客與各地過客「聞香下馬」,觀賞景觀公園內的各項意象設計,並品嚐好酒。
金門縣
聖祖貢糖產品式樣口味很多,由於金門特產不多,貢糖豐富的組合變化、精美的包裝,已經成了送禮或自用,最佳的伴手物品。
金門縣
由於金門多風乾旱的地理條件特別適合一條根的生長,因此一條根成了金門的特產之一,創始於西元1855年的王大夫一條根,在金門地區有「金門王大夫」的響亮名號,至今已傳承至第四代。
金門縣
金瑞成貢糖由廈門的漢餅師傅來金門製作漢餅時,因為漢餅的製作需要繁瑣的手續,而且也要依天氣的狀況來生產應景的糕餅,而漸漸演化成做出金瑞成有名的竹葉貢糖。
澎湖縣
因綠蠵龜而名噪一時的望安,是澎湖的第四大島,也是著名的文石產地之一,島上地形起伏,四周草原遼闊,牛群優遊其間。
台東縣
蘭嶼長年受風化與海水侵蝕,形成許多造型奇特的奇岩景觀。島上獨特的自然生態和原住民人文社會,是蘭嶼小島的迷人所在。當地人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生活方式等,使整個蘭嶼充滿了海洋民族的原始魅力。
連江縣
馬祖的香醇美酒遠近馳名,尤以大麴酒、高粱酒及陳年老酒最受青睞。馬祖酒廠成立於1956年,各種名酒皆引山坡附近之天然甘泉釀酒。井泉水質甘美,品質精純,所釀醇酒芬香馥烈,屬特級上品,而陳年老酒必須存放至陰冷的山洞坑道中二年以上才能銷售,是福州風味十足的酒種。酒廠的入口處設有仿中國宮殿建築的酒展示廳,除展示酒廠生產的各式酒類和昔日製酒的器具,也建立多媒體簡報以供遊客觀賞。
澎湖縣
七美鄉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,清初稱為「南嶼」或「大嶼」,後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,於是改名為「七美鄉」作為永久誌念。在七美嶼西南方三十浬處是聞名全台的「南淺漁場」,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漁場。七美的海產資源豐富,島上居民們多以漁撈及海產加工為主,農業為副。據考古發現在南港、東湖等地,發現有距今約四千年左右之石器工場遺留,可見本島嶼開發極早,為重要文化遺址。
金門縣
在海印寺的斜前方有一座拱形石門,係以花崗石為建材,稱為「石門關」,石門上方橫額題鐫刻「海山第一」四字,左下方遺有「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」(1661年)字樣,但不知何人所題。石門關為海印寺的山門,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。石門關上端四個翼角翅起飛揚,具有鞏固厚重的外觀之外,亦有輕盈曼妙的巧意,賦具藝術之美,實為名山古剎與石門相得益彰之趣旨。目前海印寺、石門關及醮月池等範圍,已列入台閩地區三級古蹟予以保護。
台東縣
綠島是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的島嶼,因長年受風化及海水侵蝕,形成曲折多變的海岸景觀。巍峨奇岩巨石、陡峭台地海岸、潔淨的白色沙灘、翠綠草原、獨特的海底溫泉、嶙峋珊瑚礁裙、綺麗海底世界、以及豐盛的植物等優渥的條件,使得綠島這個遺世獨立的小島,搖身一變成東部的海上樂園。
連江縣
馬祖被喻為「閩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」,共計有36個大小島嶼,位於台灣海峽西北方、福建省閩江口外東海上,與大陸僅一水之隔,其中又以高登島距離最近,與福建的北茭半島僅隔9,500m。馬祖風景區以花崗地形為主,地形景觀特殊,有海蝕地形、天然沙礫灘、沙丘、島礁、及懸崖峭壁景觀等。北竿的地勢可說地無三里平,但卻是馬祖列島中沙灘最多的島嶼。擁有戰地風光、閩東建築,風景可以媲美希臘小島的馬祖,舉目所見都是真實的戰地景致,如碉堡、營區、古砲、坑道等。人文資源還包括閩東的生活、習俗及宗教,建築物、聚落型式、廟宇宗祠、燈塔等,觀光魅力獨具。
台東縣
朝日溫泉位於綠島東南的帆船鼻一帶,是台灣少見的海水溫泉,東管處在此地砌有三個露天溫泉池與觀景步道。 溫泉面積有3到4坪,水深約一公尺,以前叫做「旭溫泉」,又稱海底溫泉,屬於硫磺泉,為海水滲入岩層之中,經地熱加溫後,受高壓湧出,為罕見之鹹水溫泉,此泉可浴而不可飲,帶有海水的鹹味,頗為獨特,據說世界僅發現三處,是世界級的稀有海水溫泉,享受泡湯之餘,尚可觀星、聽濤、看日出,能十分愜意地享受另類的溫泉之旅。溫泉附近海邊石隙中,生長有珍奇的海芙蓉。
連江縣
馬祖被喻為「閩江口外天上撒下的一串珍珠」。馬祖人口中的本島,指的就是南竿,南竿地形狀似一頭犀牛,頭在東邊的牛角村(即復興村),尾在西邊的西尾村(即四維村),以雲台山為主脈,牛角嶺、牛背嶺等群嶺呈輻射狀深入海中,區隔出無數個三面環山、一面臨海的箕袋型澳口聚落,也是馬祖政經與文化中心,如連江縣政府、縣議會、馬祖日報、馬祖酒廠、歷史文物館以及馬祖唯一的高中「馬祖高中」都在此地。
澎湖縣
澎湖位於台灣與大陸之間,開發較台灣早約四百年,擁有歷史悠久的人文古蹟,得天獨厚之自然景觀、潔淨的沙灘、清澈的海水。澎湖各島嶼地形相似,地勢平坦,最高處「貓嶼」僅達海拔79公尺,平均高度十餘公尺,地質景觀以玄武岩岩漿冷凝收縮破裂產生之柱狀節理,經受海蝕與風化作用形成千變萬化的岩石景觀最具特色,代表性景點有桶盤嶼、虎井嶼、錠鉤嶼等地。
連江縣
擁有迷彩外型的鐵堡,是早期遺留下來的重要軍事基地,這裡原是一座突出海上的獨立岩礁,國軍在此設立據點,馬祖當年唯一有軍階的一隻狼犬,就駐防於此。
澎湖縣
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,建於1604年,是歷史悠久的媽祖廟,列名國定古蹟。廟體建築出自唐山名匠之手,有深具藝術造詣的各類建築構建與裝飾。